奥古拉斯经典豫剧网
  • 首页
  • 豫剧名家
  • 豫剧资讯
  • 豫剧剧目
  • 豫剧知识
豫东调的早期科班柘城县大公议班

豫东调的早期科班柘城县大公议班

成立于清光绪年间,为县衙班头所组建,当地群众亦称为“五班”。早期知名演员有生角张尚、金玉、王虎,黑头郭林等。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男演员先后有杨娃、李良富、王玉龙、刘群、李同新、唐玉成、黄儒秀、葛家彬、武志安,女演员先后有“大脚芳”、花桂荣、王桂荣、刘玉梅、杨秀荣、陈素花等搭班演出。该班曾一度有五杆旗之称:大花旗花桂荣,大红旗唐玉成,杏黄旗黄儒秀,雪白旗刘玉梅,小蓝旗陈素花。常演剧目有《前楚国》
  • 豫剧知识
  • 2024-12-20
  • 0
豫东调的早期科班府八班

豫东调的早期科班府八班

归德府八班衙役所组建的戏班,人称“府八班”,早期知名演员有金豆豆、陈银、周益簪、汪文俊、姜德惠、任德等。清末至期间红脸李五(李存厚)、刘娃(刘芝兰),旦角巩宝、桑殿杰,丑角曹献章等,都著称于豫东。刘娃在《刘墉下南京》中饰演刘墉,生动形象,轰动一时,广为传颂。巩宝、桑殿杰在旦角唱腔上进行革新,首创[二八连板)、[流水连板)等新唱腔,使豫东调更加丰富多彩
  • 豫剧知识
  • 2024-12-20
  • 0
豫东调的早期科班夏邑三班

豫东调的早期科班夏邑三班

夏邑县衙役组建的豫东调戏班,以阵容强大、行当齐全闻名于豫东、鲁西南、淮北一带。清代知名演员有杨道、王神、陈万胜、张建才(张福生)等。其中张建才为红脸演员,嗓音清亮,表演大方传神,人称“戏状元”。红脸孙照登、唐玉成等拜师门下学艺,成为豫东调的著名红脸。清末至期间主要演员有生角演员郭阳、陈希龄(老婆生)、孙照登(孙门)、陈孝思(艺名新妮),旦角演员有刘群(刘希同)、段玉兰(艺名花公鸡)
  • 豫剧知识
  • 2024-12-20
  • 0
豫东调的唱腔特征

豫东调的唱腔特征

豫东调,是指流行以商丘为中心的一个豫剧支派,也称河南梆子、河南高调。同山东梆子(高调梆子)的关系极为密切。传统剧目基本相同,唱法多由大本腔(真嗓)改以二本腔(假嗓)为主。又称“下路调”或“东路调”。 唱腔特征因在其发展史上流行区区域接近鲁西南,受山东梆子的影响, 其主要特征是以5672 ・3・为腔体的骨干音,亦称“上五音”;以562・765245为旋律线,主音落5。“二本腔”(假嗓)演唱
  • 豫剧知识
  • 2024-12-20
  • 0
豫东调的历史发展

豫东调的历史发展

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,在商丘市(原朱集)曾先后建立了杨家戏院、大舞台、新华舞台、丹风舞台、大众剧场、光复舞台、双凤舞台等戏剧演出场所,虽然大都比较简陋,但却为豫东调戏班进入城市演出提供了条件,不少豫东调戏班和演员都曾在这些剧场演唱过。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,樊粹庭组建狮吼剧团,以陈素真、赵义庭等为首的一大批祥符调、豫东调演员,为支援抗日前线募捐演出。1938年日寇侵入商丘后
  • 豫剧知识
  • 2024-12-20
  • 0
让人担忧的豫剧

让人担忧的豫剧

生在河南,长在河南,从骨子里爱着家乡戏:豫剧。然而现在的豫剧,我可是不敢恭维。近半年来,看了不少戏,有豫剧有曲剧,曲剧咱就不说了。但说豫剧,总结起来有一下几点,请大家指正。 让人担忧的豫剧 一:粗犷有余,含蓄柔媚不足。一味地火爆炽热,既不能全面反映人生,又失去艺术分寸感,所谓“特色”随之变成弊端。 二:因技失戏,哗众取宠。不从人物角度出发,一切技艺的玩弄,均属徒劳。 三:有声无情,廉价掌声
  • 豫剧知识
  • 2024-12-20
  • 0
清朝时期的豫剧

清朝时期的豫剧

据清李绿园于乾隆四十二年(1777)成书的《岐路灯》和乾隆五十三年(1788)《杞县志》记载,当时梆子戏已在开封、杞县一带盛行,并曾与罗戏、卷戏合班演出,称为“梆罗卷”。据当时的碑文资料记载内容,明皇宫是“当年演剧各班祈祷宴会之所,代远年湮,亦不知创自何时。于道光年间(1821-1850)河工决口,庙宇冲塌,瓦片无存”,可见在道光之前,梆子戏就早已存在。 这些记述与艺人间的传说相符
  • 豫剧知识
  • 2024-12-20
  • 0
河南豫剧的艺术特点

河南豫剧的艺术特点

豫剧一向以唱见长,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,唱腔流畅、节奏鲜明、极具口语化,一般吐字清晰、行腔酣畅、易为听众听清,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。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奔放的阳刚之气,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,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;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,质朴通俗、本色自然,紧贴老百姓的生活;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,矛盾冲突尖锐,故事情节有头有尾,人物性格大棱大角。 早期豫剧表演的舞台装置极为简单
  • 豫剧知识
  • 2024-12-20
  • 0
河南豫剧的流派

河南豫剧的流派

豫剧在其发展过程中,由于受到各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等因素的影响,在音乐上形成了带有区域性的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。主要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。豫东调因受其邻近的兄弟剧种山东梆子的唱腔的影响,男声高亢激越,女声活泼跳荡,擅长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。豫西调因遗留了部分留了秦腔的韵味,男声苍凉、悲壮,女声低回婉转,擅长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。细分大致如下: 祥符调:以开封为中心带地区流行的豫剧,为标准的中州正韵。 豫东调
  • 豫剧知识
  • 2024-12-20
  • 0
时期的豫剧

时期的豫剧

辛亥以后,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。当时开封较有名的茶社,如致祥茶社、普庆茶社、澄怀茶社、庆茶社、东火神庙茶社、同乐茶社等,均争相邀聘河南梆子班社,义成班、天兴班、公议班、公兴班等因而活跃一时。此后,郑州、洛阳、信阳、商丘等城市相继出现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、戏园。在农村,则每逢迎神赛会必演戏,在一些地区,所演多属河南梆子。 20年代末到30年代,河南梆子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。这一时期
  • 豫剧知识
  • 2024-12-20
  • 0
新中国时期的豫剧

新中国时期的豫剧

新中国成立后,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,经过几代老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,正式更名为“豫剧”。标志着豫剧艺术产生了质的飞跃,也标志着一门成熟的戏曲艺术开始全面繁荣。 1956年成立了河南豫剧院(后来解体为现在的省一、二、三团),1962年举行了豫剧名老艺人座谈会演,1980年举行了“豫剧流派汇报演出”,逐渐形成各大豫剧流派,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
  • 豫剧知识
  • 2024-12-20
  • 0
国家二级演员巴秋燕

国家二级演员巴秋燕

巴秋燕,国家二级演员,主攻刀马旦、闺门旦,曾得到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、刘琪、沈健瑾、豫剧皇后陈素真老师亲授。受到京剧教师张明录、徐荣生老师教导。拜京剧名师郭景春先生为师。毕业于新乡市戏曲学校。 1999年荣获河南省首届青年演员戏曲大赛一等奖。 2001年获全国豫剧第八届“香玉杯”艺术奖。 2003年举办的首届全国“国花杯”中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中,荣获刀马旦“十佳金奖”。
  • 豫剧知识
  • 2024-12-20
  • 0
国家一级演员魏俊英

国家一级演员魏俊英

魏俊英,国家一级演员,河南省豫剧一团著名演员魏俊英朴实,真诚,超然。近几年,她的艺术水平有很大提高,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,得到了社会和观众的认可,今年年初光荣的当选为郑州市第十届代表。我请她谈戏曲,谈艺术,谈人生,她说,在名家荟萃的戏剧界,她永远是一个学生,一个从不张扬也不愿张扬的普通演员,所以,只能谈点感受、感想。于是,就有了这篇漫谈的文章
  • 豫剧知识
  • 2024-12-20
  • 0
  • 首页
  • 上一页
  • 1
  • ...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下一页
  • 尾页

随便看看

  • 豫东调的早期科班柘城县大公议班

    豫东调的早期科班柘城县大公议班

    0
  • 豫东调的早期科班府八班

    豫东调的早期科班府八班

    0
  • 豫东调的早期科班夏邑三班

    豫东调的早期科班夏邑三班

    0
  • 豫东调的唱腔特征

    豫东调的唱腔特征

    0
  • 豫东调的历史发展

    豫东调的历史发展

    0

推荐排行

  • 豫西调的后期发展
  • 豫西调的历史渊源
  • 豫剧艺术特色
  • 豫剧艺术特点

阅读排行

  • 豫东调的历史发展

    豫东调的历史发展

    0
  • 让人担忧的豫剧

    让人担忧的豫剧

    0
  • 清朝时期的豫剧

    清朝时期的豫剧

    0
  • 河南豫剧的艺术特点

    河南豫剧的艺术特点

    0
  • 河南豫剧的流派

    河南豫剧的流派

    0

Copyright © 2025 重庆市奥古拉斯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渝ICP备2023011758号-49

友情链接: